图为本市首个森林生态气象观测塔。本报记者 雷风雨摄
观测塔由市气象局和天津大学联合,依托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共同建设,是双方协同推进“天津近地表气象与通量高密度观测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测塔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涡动相关观测技术,实现对不同梯度环境气象要素(空气温度、湿度、风,土壤温度、湿度、水分和盐度,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植物物候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为该地研究森林碳汇能力、助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绿色生态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目前,双方已在本市典型生态功能区部署了12套生态气象碳通量观测系统,初步建成覆盖环渤海地球关键带所有典型生态系统的“天津近地表气象与通量高密度观测网络”,实现对海洋、近海滩涂、湿地、农田、城市、绿地、森林全覆盖的“天-空-地”一体化高密度大城市生态气象观测矩阵,为区域生态气象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发展集联合观测、信息共享、合作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示范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生态气象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充分发挥各自业务和科技优势,合作加强气候变化应对、气象服务助力“双碳”技术发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交叉科学技术研究,形成局校合作新模式,实现战略发展的新跨越,更好地服务环渤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环渤海区域生态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